传统木作技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所属专业类:艺术学类 对应专业:木作结构与工艺
学校:中国美术学院 负责人:刘轶婷 等

数据可视化是数字基础一课程中的重要实验课程项目。本实验设计通过设定主题,结合美术发展史上一些重要的作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了解这些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前期学习的基于Python的Processing编程知识,完成数据可视化任务。

 

   
 

 

   

5、项目特色:

 


(体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先进性、教学方式方法、评价体系及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等方面的特色情况介绍。)

实验方案设计思路:

传统木作技艺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中国工匠在几千年的造物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组合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制式和规范。
传统木作技艺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及建筑构造等相关专业材料构造与工艺类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知识点多技术难度高、技艺传承价值大。受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工艺过程的不可际遇性,以及技艺实操危险系数高等因素限制,多数学生无法亲身操作与感受,一些缺乏相关资源的单位也无法开展此类教学活动。   

此教学项目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跨媒体艺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中国美术学院学科资源优势和团队优势,整合我国传统家具木作技艺及相关木艺技艺传承创新研究的实践与经验,以传统活化与东方设计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具有匠心的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按照“能实不虚、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采用三维等比建模、动画演示、人机交互等技术,整合好这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传统木作技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围绕圈椅案例的木作技艺流程而展开,主要涉及传统圈椅和木作文化,传统木作的选材、下料、零部件定型、节点榫接、表面装饰等详细的技艺流程。本虚拟仿真实验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针对传统圈椅案例的高精度建模,第二部分是结合了可交互模型与实作视频结合的方式仿真整个技艺流程。
教学方法创新:
让学生通过课程了解中国传统木作的发展历史,认知传统木作技艺,掌握传统木作的结构和工艺流程。前期以圈椅为典型案例,后续可以继续添加其他传统木作技艺的虚拟仿真项目,建设传统木作文化传承教育的平台资源,方便学生熟悉和了解经典的传统家具木作技艺与木作文化精髓,掌握木材材性、榫卯结构、型制组合的具体内容。科技化、沉浸式的教学与兴趣体验,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质量。线上线下虚拟与现实教育的虚实融合互补,丰富传统匠作技艺的传播路径与技术手段,拓宽传统文化传播的受众面。
评价体系创新:
建立多元考核方法,统筹考核模型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活化创新的兴趣,提高设计能力。系统对操作次数、操作时间、交互操作要点等进行多维度考核,并同步对学生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形成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融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验课程最终成绩由多个要素決定,包括学习情况、实验操作、原始记录、实验报告、综合素质5个方面。浏览时间和知识点完成比率占用50%,实验报告占用20%,学生自行设计的模型评价,占据30%。
对传统教学的延伸与拓展:

该项目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木作技艺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节约木作技艺资源,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作用,扩大我国传统木作技艺教学资源的共享度与传播面,促进传统匠作技艺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