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 实验教学管理部 China Academy of Art Experimental Teaching MD
首页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工会之家 在线项目申报 实验资讯 实验教学 部门简介 实验室建设 对外交流 管理制度 下载专区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级艺术造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介绍
    一、中心发展历程
   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是1928年蔡元培先生创建的“国立艺术院”。这所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1984年,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强调“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强调艺术创造和艺术教育的前瞻性、实验性内涵,在中国美术学科教学中一直起着引领性和代表性的作用。今天的艺术教学与创造正呈现一方面日益综合、另一方面点状共生的重新整合和划分的局面,艺术造型包括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一部分的多媒体自由艺术及建筑艺术学,属于艺术生态中视觉与空间性因素紧密关联的造型类艺术。中国美术学院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艺术造型与艺术媒体的视觉文化的特色学科群思想,着重打造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为国家示范实验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成立于2002年。实验中心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相通、传统与当代相通、专长与通识相通、文化理念与上手技艺相通,以中国“五行”相生观念来构建我院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依托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电影学浙江省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打造实验教学平台。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依据学院“⑴一人、⑵双环、⑶四通、⑷五行、⑸六学科”的布局,将六个学科、六个实验室群有机融合起来,构建以“木、水、火、土、金”五行相生结构、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实验教学工作平台。



注:⑴“一人”:美术学学科人形生态结构;
⑵“双环六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建筑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六学科双环结构;
⑶“四通”: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
⑷“五行”:“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的实验室结构模式;
⑸“六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建筑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心担任实验教学与管理任务的教师(含实验师、技师等)共172人,其中专职教师92人。学校到目前为止累计向该中心投入8884万元,近四年新投入4771万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为24970平方米。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学院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期。中心具有优良的学科基础。1984年,美术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设计艺术学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批准设立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2005年设计艺术学、电影学学科被评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学科被评为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被授予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绘画、艺术设计、动画等3个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中心有一支名师领衔、结构合理能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有“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1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艺术专业硕士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心承担国家级课题15项,省部级课题35项,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1套(本)。在本届代表着我国美术界最高水平的国家级奖项—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得奖项36项(其中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11项,优秀奖16项),在全国艺术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构建“共享、高效、灵活、网络化”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中心注重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通过不断深化、完善研究和改革成果,为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构建“点、线、面”一体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为我院“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四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学基础平台。中心延续中国美术学院八十年治学传统,依托长三角和沿海经济和产业发展优势,为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造型实验室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具有鲜明艺术特色、浓郁文化传承、前瞻时代创新的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积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其建设与发展阶段大致为:
一、初创阶段(1928年-1978年)
1928年初,卓越的教育家蔡元培、林风眠先生,选址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子湖畔,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原初机构——“国立艺术院”。国立艺术院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第一所实施本科和研究生学历教育的美术教育机构,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是最早被联合国认可的美术教育机构。遵循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林风眠校长自建校之初就提出了“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目标,以兼容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弘扬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潘天寿先生提出“传统出新”的学术思想,重视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出新,也形成了一条重要的思想脉络。从当初创立的“国立艺术院”起,中国美术学院就设立了雕塑、工艺美术、木版、石版、铜版各个专业实验室(工作室),为我国的艺术造型实验教学之路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1979年-2000年)
1979年以前,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设有5个系(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工艺系),1979年以后还是沿袭了原有的院系设置,除油画系外,其余各系均设有传统的专业工作室,如国画系有临摹工作室,版画系有木刻、铜版、石版、水印、丝网印五个工作室,雕塑系有石膏翻制、电解铜翻制等工作室,工艺系有陶瓷工场及少量的缝纫设备。由于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工艺系学生的实习课基本是在有关工厂完成,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学院增设了环境艺术系,工艺系分离成立了视觉传达、工业设计、染织与服装、陶瓷艺术四个系,后又成立了新媒体、综合绘画两个系,各个系根据专业的需要也成立了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工作室。
改革开放后,学院致力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繁重任务,并力争全面地推进两条精神脉络的发展,提出“立足中华,积极借鉴”的观点。九十年代末学院明确主张中西艺术“两端深入”的文化策略,在实验室建设上设立了版画实验室、雕塑实验室、工业设计实验室、染织与服装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同时,这些实验室与社会的相关行业、企业、工厂等结合紧密,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我院教学、科研与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特色形成与完善阶段(2001-至今)
学院提出了“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思想。“多元互动”,就是面对今天艺术教育的新局面,汲取多方面资源,保证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就是要使不同的艺术彼此和谐、互相借鉴,而又保持各自的特色。这些学术思想,共同形成了中国美术学院重要的思想基因,构建了我院在各个历史时期教学和创作的基本格局。2003年,学院领导根据学院发展的整体要求和教学需要,正式提出在原有各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各系的教学实验室,并在教务处成立实验室建设办公室,由教务处长兼办公室主任,全院共设有中国画临摹、书法临摹、版画、雕塑、新媒体、综合艺术、工业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艺术、多媒体网页、陶瓷艺术、染织与服装、电脑基础等共13个实验室,后又增加象山校区的动画设计和公共艺术二个实验室。学院从2003年起开始申报浙江省财政专项实验室建设项目,从2004年起开始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实验室建设项目。2007年,学院根据发展的需要,正式成立学院实验教学管理部,全面负责学院实验室建设、教学及发展的各项工作,使我院的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验教学管理部成立以后,根据学院院系调整的契机及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整合全院资源,强调共享,在学院成立了书法国画与影像实验室群、木作与编织实验室群、烧造与铸造实验室群、塑造与营造实验群、工造与人机实验室群、公共基础实验群,完善了实验教学的二级管理体系。
在教学上:第一,确立“大底盘,高层次”和“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的办学思路,调整与改善生师比结构,努力达到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益合理结合的生师比例。第二,稳步推进两段式、工作室制教学改革,构建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的链状学科结构,建立并完善各学科建设、专业教学相配套的专业教学实验体系,实现从四年一贯制教学向两段式教学机制、从传统导师制向工作室制和年级制兼顾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形成符合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和艺术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机制。第三,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以学生自我塑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机制改革,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运作模式和制度体系。
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双环”链状模式与实验体系“五行”模式相互对应,彼此促进,形成整一的教学思想。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以“五行”运营理念构建各专业实验室群。
   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五行”的模式



水是生命之源,艺术中显示“造型之源”,木显示“造物之本”,火显示“造物之能”,土显示“造物之质”,金显示“造物之技”,从而构成一个生生不息、息息相关、周而复始、层层向上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
其中,水部的绘画、多媒体的人文素质与土部的空间品质是艺术造型的重要而基本的视觉品质和学术核心,木部的织性、火部的煅性、金部的刚性都是自然造化的重要力量和人类造物的独特方式。它们既蕴含着某种互补相生、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又彼此构成物态品质乃至人类造物运动、当代社会创意生活的造化之链。水部、土部所对应的各专业属美术学学科,正是我院学科建设“双环”模式的内环,木部、火部、金部所对应的各专业属双环的外环。
在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着重构建起与美术学学科人形生态教学结构、学科双环结构、以及“四通“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的实验室框架,将人文艺术性、功能性、综合性、前瞻性、示范性贯穿其中。它的建设,为中国美术学院的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科研与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院师生的艺术造型作品在国际和国内举办的各项展览中多次获大奖作出了其应有的贡献,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教学质量,改进了我院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实验室设备使我院的实验教学走在了全国艺术院校的前列。
 
二、实验教学  
    2-1.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等)
    2-1-1.实验教学相关政策与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学院加强了实验教学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1、中国美术学院下发国美院发〔2007〕22号文《关于成立实验室管理中心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2、中国美术学院下发国美院发〔2007〕84号文《关于实验室管理中心更名为实验室教学管理部及建立实验室二级管理机制的通知》,中国美术学院设立实验教学管理部。
3、根据中国美术学院在国美院发〔2008〕83号文《关于调整充实学校实验室工作机构及成员的通知》精神,学院成立“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建设与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提升推进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
4、随着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中心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实验室教学与管理的相关制度:
  (1)《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实施条例》
  (2)《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工作规范》
  (3)《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实施细则》
  (4)《中国美术学院学生实验守则》
  (5)《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6)《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学生考勤管理办法》
  (7)《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检查暂行办法》
  (8)《中国美术学院实验课题建设管理办法》
  (9)《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
  (10)《中国美术学院计算机机房管理暂行办法》
  (11)《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使用管理办法》
  (12)《中国美术学院关于实施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对外技术服务经济管理办法》
  (13)《中国美术学院实验教学经费使用管理若干意见》
  (14)《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立项申报管理办法》
  (15)《中国美术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16)《中国美术学院实验信息平台与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17)《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工作考核与评优奖励办法》
2-1-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教学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民族精神品质和良好知识素养,兼具宽厚文化理论和艺术专长,了解中外文化和古今思想的创造型人才,为全国输送艺术创作、设计、艺术教育与理论研究的力量,输送优质的研究生生源,努力满足我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教学的定位是培养具有民族文化创造的使命精神和较全面的知识素养,具有较专深的文化理论和实践水平,具有融会贯通的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为全国尤其是艺术教育和研究创作部门输送优质力量,努力满足我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高端需要。
建校81周年来,学院聚集和造就了一大批中外闻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英才,创造了中国美术教育史的数项第一,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培养体系。学院要求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引导,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共生互动、协调发展的教育整体。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指向上,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才情、学养、人品、志向、居敬、守勤、近思、笃志”八个方面的成才要求,努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将求知的激情、广博丰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与面向未来、报效国家的指向结合起来,建立“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四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1-3.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1、实验教学定位: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教学与研究的“造物”实验平台,它秉承中国美院传统精神,直面当代艺术造型发展趋势,为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创意产业”人才需求教育构建而成的。根据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我院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中心将建成“点、线、面”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与“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充分体现各实验室之间互动共生、资源共享、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当代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教学科研上,实验室群将在通识教育、专业技能研究与教育、研究与创作三个层面上成为学院发展的重要基地。
2、实验教学规划:
(1)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开展“开放性、研究性”教学。
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时数占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充分实现实验空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相关的美术创作实验活动。
(2)开展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研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KAQ)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实验中心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系方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认知、技能、创作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学生成绩的评价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技能操作、创作作品成果等方面,多角度、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3)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高等美术教育自身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强化整体、质量、开放和创新意识。
从制度、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和时间上实行开放,提高实验场地、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最大效益。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4)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提倡“科学研究与创作渗入实验教学”。
中心按照体现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重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参加课题研究和加强创作的条件,依托教师的研创能力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知识,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未知新知识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艺术创作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2-1-4.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根据《中国美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室发展第十一个五年(07-10年)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核心是坚持先进的教学理念,从实验教学的诸要素出发,深入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高等艺术教育教学客观规律,通过实验教学的综合改革来协调发展各要素,保证中心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学校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定位为指导,结合“两段式制”和“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进行,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人才培养目标,以中心实验教学体系和条件保障为两个改革重点,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和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实验教学与研创成果,确保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并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具体方案、内容和实施措施如下:
1、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规范实验教学内容,实施课程体系的优化整合。
根据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学院“两段式制”和“工作室制”的教学体制进行,科学设置实验项目,组织新的教学体系,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中心的基础课实验教学原则上已经独立设课并形成完整、科学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实验教学的学时,合理安排实验与理论课程教学的程序,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不断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培养具有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技术保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掌握高等艺术教育规律,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还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直观,易懂、易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创作灵感,同时也加大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力度与深度,并极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实验教学不再是理论教学的附属,而是现代艺术教育中的一个独特的基本环节。积极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本”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主实验、自觉实验。教师将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仔细讲解,实验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引导和个别辅导为主,通过学生亲手实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参与者、探索者,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3、加强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验教学模式是实现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的手段,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必须随之调整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的创新中,要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局面,逐步减少这类实验的比例,增加扩大知识面的综合性、设计性与创造性实验,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系统设计”三个层次组织实验教学,运用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编写或更新实验教材,开放实验室,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创造条件。实验教学内容与新技术相结合,紧跟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尽可能地将研创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之中,使实验教学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结合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绘画、艺术设计、动画等3个国家特色专业和雕塑、绘画、艺术设计、美术学、动画等5个浙江省重点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实验室教学平台,提高教学研创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研究如何创建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包括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和人文环境条件。加强新实验、新技术的研究工作,自主研发新型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5、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技师队伍的培养。
根据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规划,加强研究和建立符合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建设目标要求的队伍精干、水平高的实验教学团队。重点在于实验教学骨干队伍的建立、专兼职制度的保障措施探讨、人员素质的提高途径、以及加强技术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师队伍的培养,鼓励开展实验方法、实验技术的改革研究,并积极参加研创活动。
6、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制度化建设,完善实验教学绩效考评制度。
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采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进行分级管理,系级实验室教学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加强实验教学计划和教案建设,加强网络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和利用,开放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心实验教学考核(含理论与操作)采取平时成绩同期未考试成绩相结合的做法,平时成绩以实验操作、实验能力、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是否规范化为主要依据,学生课外实践、选做实验的积极性及取得的实验效果做为评价成绩的标准之一,实验成绩登记并建档。完善实验教学考核参考比例如下:平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期未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20%;课外实践、选做实验占总成绩的10%。
7、通过实验、艺术创作的紧密结合,实现中心发展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性。
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的结合,深入推行导师制,鼓励自编实验讲义转化为教材。鼓励教师在实验中心良好的环境中紧跟最新技术,在实验教学的探索研究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其自身实践经验反过来辅助于更新实验教学内容。鼓励教师加强交流,实现实验中心环境、教学内容、教师队伍的与时俱进和可持续性发展。
8、进一步提高实验环境、设施及设备的效益与效率。
进一步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实验室管理的效率,通过网络化管理和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资源共享的辐射面。同时,中心定期对实验设备的利用率进行考核,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为其他院校的实验室建设提供示范和支持。目前,在环境方面,中心做到了:
  1)实验室生均占有实际使用面积大于2.5平方米;
  2)实验室房间高度不低于2.5米,地面防滑、耐磨,有特殊需要的耐腐蚀;
  3)房屋无破损,无危漏隐患(需防振的已远离振动源)。墙面无脱落,涂以白色或浅色涂料,有特殊要求的已防腐蚀、防火。
  4)门、窗完好无缺,实验台柜、桌、椅无破损、符合规范标准。
  5)通风良好,根据实验要求控温控湿的实验室,温度保持在16-26℃,温度保持在60%左右。
  6)实验室照明良好,桌面200LX以上。水、电、气管道走线布局安全、合理、符合国家规范。噪声低于55分贝。
  7)中心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有防火、防盗、防爆、防破坏基本设备和措施,并合理安放。高压容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品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存放,专人管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有害射线有许可证。有三废处理措施,符合环保要求。
  8)中心保持清洁、整齐、卫生,洗手间各种设施齐全,以避免师生实验后的交叉感染。
 
2-2.实验教学总体情况(实验中心面向学科专业名称及学生数等)
中心面向全院开放,实现资源的全校共享。目前中心教学已承担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建筑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六大学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实验教学,并向校外辐射。每学年开设实验课程,承担实验课程达116万人时数。中心采用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各实验室群中的基础实验在艺术造型公共基础平台中完成,管理机制健全,课时量饱满。中心在保证本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之外,鼓励教师开设全校性选修课程,并开展科研与创作。
 
    三、实验队伍
    3-1.队伍建设(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等)
   中心具有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学术创作丰富、艺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层次教师集群,负责人均由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亲自挂帅,并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技师的结构合理的实验室教学队伍。学校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上,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促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合理配置与有效开发利用教师资源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关键,不断深化改革,建设一支与学院办学思想相吻合,与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相适应,与学校事业发展相匹配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为指导思想,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力度,加大师资开发力度,发挥人才使用效益。中心根据各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设置一定的人员编制,组织和建设一支有质量、敢于承担责任的教师、技师队伍。各系实验室教师、技师属所在系和实验教学管理部两级管理。中心整合了现有实验室专职人员队伍,本着需要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做好实验室专职人员队伍规划和引进工作,全面提升实验室专职人员质量。鼓励教师参加实验室的规划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倡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努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积极为院、系安排的各项学术、科研、教学项目提供必要的服务。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负责设备管理及安全事宜。技师队伍的工作将根据实验室管理、实验设置使用、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条件的运营等多方面给予要求和考评。
 
    3-2.实验教学中心队伍结构状况(队伍组成模式,培养培训优化情况等)
    实验队伍组成模式:
中心高度重视实验室队伍建设,全体成员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现有各类人员:教师172人,其中专职教师92人。中心主任由学校按规定任命。中心队伍的整体结构合理,实验教学教师中的正高、副高、中级、助理级教师所占比例分别为34%、23%、25%、18%。在学历结构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教师总数的53%,基本形成以高学历为主体的专任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中青年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实验室教师集群。根据学校建设规划,中心各实验室负责人均由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亲自挂帅,并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技师等结构合理的实验室教学队伍。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学院任命。中心现有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丰富,热爱实验教学,管理能力强。中心下属实验室各设主任一名,均为副教授以上职称,并为本专业的优秀学术骨干教师。
1、领导力量强大。中心主任宋建明教授等教师教学与学术水平高,又具备统筹规划的综合能力,为中心实验室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与保障作用。同时,各实验室都有1名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分别负责实验中心实验设备的购置、管理以及实验大纲的制定和实验教学的实施工作。各实验室主任聘请教授担任,且来自相关学科。主任、副主任都为教学和科研人员,同时承担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指导工作。他们的学术背景能够使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科发展紧密结合,在高质量完成实验教学同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
2、教师素质优秀。实验指导教师从事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中主讲教师是课程教学和教改的骨干,负责对任课教师和助教的指导,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负有责任。实验指导教师形成了一支以坚实的科研基础为依托、热衷实验教学的教师组成高素质师资队伍。鼓励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教学,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会贯通,实验教学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形成动态平衡。实验教师可兼任课程主持人,参与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心大力推行研究生担任助教的制度,并加强管理和教学指导,保证教学质量。
3、技术人员负责。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负责实验前后的准备、实验设备的研制、实验技术的开发、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及中心日常工作的管理等。中心构建的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精力投入、热爱实验课教学、勇于改革创新的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已成为实验课程教学的中坚力量,这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和管理队伍为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教改措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3.实验教学中心队伍教学、科研、技术状况
中国美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八十年来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一贯以“德艺双馨”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教师,强调人品和画品的统一。几代教师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华民族为己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艺德修养。这一优良的传统是我院成为国内外著名艺术院校的决定性因素。
实验中心负责人均由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亲自挂帅,并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技师分级管理的实验室教学队伍,这种教学管理的特点是基础扎实,视野宽广,高瞻远瞩,教风严明。实验中心教学科研技术能力强,水平高,承担的教改、科研项目多,成果显著,对外交流频繁。作为实验中心的领导,宋建明教授由于其在本专业的学术地位,其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保证了实验中心自始至终处于同专业的领先地位;同时其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教学热情、管理能力都决定了实验中心所具有的高度与强度。
同时,中心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梯队,是以实际出发,完全符合新时期学院实验室教学改革的要求。现阶段,中国美术学院招生数的大量增加,使得实验室承担教改的压力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一个更系统化、更专业化的教学管理团队,一个具有高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管理骨干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同时还具有新型教学内容,形成动态平衡的实验中心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年轻教师在实验室教学中的加入及骨干作用,直接地拓展了实验教学的视野,使之具有时代的前瞻性。同时,熟练的实验室技师的指导与管理,使得许多具有创作性的研究得以实现。真正做到了实验教学队伍教学科研创新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教改卓有成效。
近年来中心还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学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收效显著。时代的发展,对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助澜的作用。实践证明,艺术院校的实验中心的建设如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则将起到双嬴的效果,社会得到了实验教学的最新成果,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变得和谐美好;同时,实验室也因社会的回报所得资金,得以及时更好的经费投入与建设发展。而且,社会需求的反馈,也使得教学更有的放矢。
科研水平:作为研究教学型的高校,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十分注重加强教师的人文科学研究工作。中心持续强调以实验课题研究为学术之纲,并以此拉动创作、教学的研究思路,不断规范管理和推动课题化建设,形成了以课题立项为核心的学术研究风气。实验中心采取各种举措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拓宽、拓展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教师在课题立项数量与规模上逐年提高。近5年来,中心获得国家级课题立项15项,省部级课题立项35项;在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百件入围作品中,本中心教师作品占15件。中心根据美术学学科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时开展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研究与更新,要积极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中心平均每年有数十本正式出版的自编实验教材或有多项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获院、省级奖。中心有多位教师的作品在国际、国内荣获殊荣,蠃得金银大奖,同时还编撰了多部极具史料价值的图书画册。  
对外交流:几年来,中心频频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外院校师生交流频繁,切实体现“多元互动,合而不同”的广博情怀。中心发挥国际交流的传统特色,加强与扩大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利用全国美展、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白金创意平面设计学生作品展、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长三角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交流研讨会等亚洲艺术重要平台,加强我院的实验教学、研究和创作的导向作用。同时中心每年举办了若干重大的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会,继续与世界顶尖美术院校建立实质性的交流关系。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中心将积极开拓与国外合作办学的新思路。2006年,在DAAD资助下,我院与柏林艺术大学联合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成立中德研究生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将利用这一高端平台,进一步扩大其交流的领域,提高联合招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中心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和研讨会,扩大邀请国内外人文学科的专家学者来院作学术专题讲座的频度,举办一系列国际学术前沿的系列讲座,并派遣青年教师赴国外考察与研究。
社会服务与成果应用:中心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艺术研究和创作人才,许多已成为高等美术教育、美术出版、文化新闻部门等各个领域的专业骨干。作为艺术造型的“国家队”,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中心的师生还是创造文化精品的生力军,为国家奉献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作品,在全国美展、国家主旋律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创作等重要创作和展览活动中,均有突出的表现。
中心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助推社会发展,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05年,本实验中心选题“动画戏曲百折”、“传神得意——浙派人物画开创与发展”等入选浙江省首批文化精品工程;中心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直接参与杭州市城市建设、城市化及城市品牌的研究与营造。2000年、2001年、2008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第一、第二、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为西湖博览会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同时还承担了杭州等地的城市雕塑规划。中心还积极参与建设“环美院创意产业带”,由于美院的带动,学院附近聚集了一大批画廊、拍卖行,形成交易额每年5亿元以上的艺术市场,浙江成为全国最为红火的书画创作与流通基地。
近几年来,中心的设计艺术学科直面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当代都市生活所涌现出方方面面的问题,以美术学院特有的人文思考以及设计学科属下诸专业集群内部所作的跨领域跨学科协作的创新优势,圆满地完成国家和属地杭州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一系列重大任务,以及正在进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城市生命馆”研究与设计工作。我们坚持敞开校门,将学科研究与建设直指社会重大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完成一个项目,锻炼一批人,逐步实现设计学科升级与转型,从而在我国艺术教育同行中凸显我院设计学科集群的特色优势和活力。
 
四、体制与管理
    4-1.管理体制(实验中心建制、管理模式、资源利用情况等)
   中心由校实验教学管理部统一管理,实施校、中心二级管理,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现有主任一名,副主任两名,下属实验室各设主任一名。中心下属各实验室实验指导老师由各所属专业的老师兼任,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配置相应的实验室技师指导学生的艺术创作。中心负责人均由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亲自挂帅任主任,并形成了教授、副教授、讲师、技师分级管理的实验室教学团队。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结构图
 



     
中心实行网络化管理,根据国家对实验室评估条例指标体系编写了一系列管理制度条例,使其更适合艺术院校的特点,从而做到有效管理,通过几个样板实验室如新媒体实验室等的实践,逐步在艺术造型实验中心范围内规范和推广。中心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分管实验室的器材、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统一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核对,每年至少一次。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制订分管实验室器材、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器材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维修,保持器材、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对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外,还负责技术与操作及安全防护的指导,辅助实验教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同时配合实验室开放管理。
中心在承担完成教学计划内的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设全院选修课,中心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2008至2009年,中心实现跨校区各实验室资源共享。2009至2010年,中心将力争实现跨区域性实验室资源共享,以最大化利用好现有实验室资源。
在实验室教学中,整个中心的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实验室教学对实验室空间的利用争取达到最优化。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建立健全了系级管理体制,大型器材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其他使用率极高的小型设备及常规器材,由于制度完善,也都能尽其所用。中心各横向实验室紧密的教学联系,在实验中心有些设备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所用,共同发展,从而使实验室资源达到了动态的利用。
 
   4-2.信息平台(网络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等)
中心于2007年底完成实验室设备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充分利用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组建各类数据库,并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作用,扩大其辐射面和影响面,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最优化。(http://syjx.caa.edu.cn)
在中心设立之初,学院领导已经充分认识到实验室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及应用所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日常的实验室教学中,我们非常重视利用好丰富的网络实验教学资源,通过以下手段来丰富和方便我们的实验室教学:
1、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教学,利用固定的网络和学生经常沟通,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经常发布一些专业动态和展览信息,网络架起了学生和专业之间的桥梁。
3、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学习的要求与目的。
4、在课堂上和实验教学中自行进行现场录制和拍摄,进行回放,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和点评,加深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理解并使之得以深化。尤其是中心的一些浙江省精品课程,中心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这些成果,方便学生学习。
实验教学管理部网站的建成,极大地方便了实验室日常事务、实验室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网上模块分实验资讯、实验共享平台、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下载专区等。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教学互动,获得相关的实验室教学信息。
4-3.运行机制(开放运行情况,管理制度,考评办法,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经费保障等)
4-3-1.开放运行情况:
   中心建立了开放的运行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开放各实验室,并实行实验室教师坐班制。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教师和校外师生。开放内容包括中心可开设的本科生实验项目,有关实践性项目,学生课外学科竞赛设计、训练和自选项目,研究生、教师的教学及科研项目,校内外培训项目,校外师生的实验项目等。
中心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开放管理办法,各开放实验室制定了本实验室开放细则,还采取激励措施,将学校下拨给中心的部分奖励绩点用于追加教师的开放实验指导津贴,这些办法保证了开放实验的落实。
中心计划内教学任务服从教学计划的安排,平均每天业余开放时间不少于计划学时的40%。节假日(不含春节)均能对外开放,平均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14小时。
4-3-2.管理制度及考评办法:
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实验教学质量,学校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考评体系。实验中心职责在于全面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抓好各项管理工作,建立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因中心的仪器设备为全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了提高利用率和服务水平,根据学校《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大型共用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大型精密仪器使用预约登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中心严格按学校的实验室管理办法执行。
中心在长期的建设过程及运作中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督促和检查制度。中心根据自身工作要求制定了若干管理规定,中心实验室内部人员进行了分工,建立责任人制度,与考核岗位相关。各台大型设备仪器均有责任人专人负责,实行严格和规范的管理;各实验室均有安全责任人。各实验室内均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的规定”及“实验技术人员职责”等多项规章制度,中心和学院开展各类检查,督促和保证了实验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规范化。
在实验教学方面,建立了由“实验须知”、“预习抽查”、“阶段考评”、“期末考试”等环节的教学质量考核制度。实验人员的考评,由中心组织,每学年一次,纳入整个学院的考评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评聘的依据。
4-3-3.质量保证体系:
中心按照学校的教学质量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内部管理各项规定。实验教学大纲等文档资料齐全。中心各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定期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和交流。条件保障工作完善,仪器设备故障有记录,且使用过程及时解决。对于实验教学质量监控,有校院两级督导不定期的抽查及教务处的中期检查。
4-3-4.运行经费保障:
中心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单位,纵向和横向经费可以在实验室运行等方面使用,学校每年根据中心实验项目计划,经学校论证、审批后,足额投入中心所需的运行经费。实验教学管理部优先保证实验中心所需的设备维修等经费,并每年给予中心350万元的建设维护费,低值易耗品每年按照设备总值10%投入,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有关开放实验经费,根据学校规定,在每学年开始前做好经费预算,单独申报。
 
五、设备与环境
    5-1.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中心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套数有一定规模,保证学生基本的实验教学质量。学院通过专项投入及项目申请等方式保证艺术造型实验中心经费的充裕。同时,每年配备一定量的设备维护费,保证设备能够及时得到更新,实验中心除完成必修课程的教学之外,还开设一定量的选修课程的教学,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达到95%以上。
    5-2.维护与运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措施,维护维修经费保障等)
对于仪器设备的维护与运行,中心下属各实验室制定了严格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根据“满足需求、合理使用”的原则,有区别、有限制地向不同层次和要求的课程开放。各实验室在遵守实验中心制定的《实验室设备管理条例》,还分别制订了各自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在实验室教学中,大型实验器材设备在使用前能够做到提前预约,用前登记;用时专人操作,用后及时清理、维护、保管,杜绝了由于管理缺失或人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对于设备的可能的损坏。同时,各实验室定期的检查及日常的维护也能落到实处,确保大型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之中。其他小型设备及常规器材的使用也有完善制度保障,实验室在出借小工具之前也会明确要求学生按规范操作以确保安全。在学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师人员可对学生具体使用工具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以尽可能的使设备资源的使用处于最佳状态。同时,实验中心要求对这些设备具有日常的维护与定期的保管,如发现问题及时的维修处理,防患于未然,因此使用率极高的小型设备也都能尽其所用。学校每年会下拨专项的实验室维护和维修经费,以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运行,并实施专款专用。中心现已做到:
    1、仪器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2、中心运行维护费已占仪器设备总值的3%以上,每年学校下拨维护建设经费350万元。
    3、一般机电设备平均新率在5%以上,电子仪器15%以上,计算机25%以上。
    4、贵重仪器设备的年使用效益评价分数在75分以上。
    5-3.实验中心环境与安全(实验室规范化建设情况,安全,环保等)
   根据全省高校基础及专业基础实验室评估达标的要求,中心邀请了相关专家对下属各实验室的空间进行了科学论证,以人为本,对安全和环保作了全面的规划,新媒体实验室的建设为以后实验中心下属的各实验室数字化建设树立了典范。实验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建立健全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予以严格执行,以规范化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分管实验室的器材、设备的管理工作,做好统一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核对,每年至少核查一次。实验室技术人员负责制订分管实验室器材、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器材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维修,保持器材、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除了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对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外,还负责技术与操作及安全防护的指导,积极配合相关教学单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
   学校实验教学管理部下属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科,负责全院实验室工作的安全教育和公共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会同保卫部门定期指导各实验室做好防火、防盗等安全保障工作以及实验室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师生进行安全环保方面的培训。
 
 六、特色
  今日时代,经济和政治的日益国际化,催动全球的跨文化和互文化的多元格局,本土和传统资源面临新的组合和再生的机遇。传统与时尚、原则与流行、综合的趋势和点状共生的特征,众多矛盾而又依存着的状态,构成当代艺术创作纷呈、产业迅长的生动局面,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今天的艺术教育、创作和生产面临新的整合与分类。
    中国美术学院始终秉承“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学术氛围,不懈坚持“两端深入,传承创新”的治学态度。面对当前艺术教育与创作这一新形势,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建设强调理论与实践相通、传统与当代相通、专长与通识相通、文化理念与上手技艺相通,以中国“五行”相生观念来构建我院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并开拓“点、线、面”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走出高等艺术院校实验室发展的特色之路,体现当代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充分彰显各实验室之间互动共生的动力机制。
    1、提出“五行”相生的实验室结构模式与理念。
艺术造型实验中心提出“五行”相生运营理念,构建各专业实验室群。
中心进一步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建构的理念围绕品学、意匠、技能三个方面展开,用“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结构的实验教学模式,将我院美术学、设计艺术学等六个学科实验室群块有机统一起来,构建共享互通的公共基础实验群,促进交融相生的专业与创新实验室群,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以“五行”相生的思想来系统化建构从创图、造型到多媒体实验及织物、煅烧、金木加工等一系列实验空间和实验教学,从根本上体现资源共享、专业互动、整一建设、持续发展的建设宗旨。
水是生命之源,艺术中显示“造型之源”,木显示“造物之本”,火显示“造物之能”,土显示“造物之质”,金显示“造物之技”,从而依据实验教学要求的基本元素构成一个生生不息、息息相关、周而复始、层层向上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平台。
水部、土部所对应的各专业属美术学学科,正是我院学科建设“双环”模式的内环,木部、火部、金部所对应的各专业属双环的外环。这样,学科建设“双环”链状模式与实验体系“五行”模式相互对应,彼此促进,形成整一的教学思想,为学科教学、科研与创作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平台。
    2、创新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构建高效、灵活的实验中心运行机制。
依据艺术造型实验中心“五行”相生的结构模式与理念,中心着力推进实验教学体制创新,解决了高等艺术教育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规划难统一、功能不健全、重复建设多、管理壁垒多、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1)建立集中管理体制。中心突破了高校实验室传统的三级管理模式,将原分散在各系的多个艺术造型类实验室合并组建成院级艺术造型实验中心,实行二级管理体制,构建“共享、高效、灵活、网络化”的实验室管理体制。
(2)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各专业根据艺术造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由中心组织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和省属高校实验建设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经上级批准后,由学院学科负责人担任项目建设负责人并负责实验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建设完成后统一由中心管理。
(3)构建“基地+平台+模块”的运作模式。中心依据“木、水、火、土、金”五行相生的实验室群块,提供公共基础实验室群块、学科专业实验平台,以及高端精专模块,各专业在平台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设计方向模块项目,中心鼓励教师开设各类开放实验项目,为多专业多层次的学生提供交叉实验大平台。
    3、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为不同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构建“点、线、面”一体实验教学体系。
中心依据“五行”相生结构中的各元素的特性,如水为万物之源,具有根源性、隐性和柔性的特征,代表着自然造化的根本性质。水部实验室对应具有深厚传统的美术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大部分专业,这些专业根据水的特性,不断创新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验教学课程。中心已形成“艺术造型实验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创作(设计)+艺术造型学科科研与创作”这样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点”—— 艺术造型课程单项型实验(课内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线”——综合型实验(包括课程综合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型实验以及学生论文等)为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
“面”——综合艺术造型、校内实验、校外基地实习等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心为各专业提供“菜单式”服务,保证各类实验项目顺利进行,同时在培养艺术造型专业学生实验过程中,改革创新实验教学的内涵。中心从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角度出发,结合艺术设计的灵活性、实践性、操作性和迫切性分析,进行艺术造型理念的创新、表现形式的创新、元素的创新、内容的创新、流程的创新、材料的创新、实施的创新、艺术造型实验评价的创新。
 
 




 
上一篇:传媒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自评报告
下一篇:关于成立中国美术学院示范实验中心建设...
 
 
实验资讯 | 实验共享平台 | 实验教学 | 实验室建设 | 管理制度 | 下载专区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中国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3 China Academy Of Art.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观看